
王高飛在“匯智·慧政·繪未來—2025政務V影響力大會”上致辭。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王高飛
北京市政協委員、微夢創科網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打開微博,就像推開了一扇熱鬧的社區大門。被人們頻頻點擊刷新的熱搜上,既有大事件,也有暖新聞,人們以“微博之力”記錄著生活。
7月29日,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委員、微博首席執行官王高飛成為受表彰者之一。
“深感榮幸,更覺責任重大。”談及獲獎感受,王高飛這樣說。
讓權威聲音成為最強音
2014年,4G網絡正式大規模商用,微博也在“移動為先”的戰略下迅速轉型。“能否借助移動網絡和終端,既讓信息流動更高效,又能讓更多社會主體更快捷地發出聲音?”這一構想成為王高飛當時的初心。
時光流轉,初心在實踐中愈發堅定。如今的微博,已成長為擁有近6億月活躍用戶的社交平臺,10萬余個政務和媒體賬號在此扎根,形成覆蓋全國、觸達基層的傳播矩陣。
近兩年來,為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微博平臺針對政媒官微推出“暖新聞”和“熱點共建”機制,并通過開放標簽為權威內容提供流量加持。去年,微博還推出原創賦能計劃,鼓勵媒體賬號持續生產原創優質內容。今年接入DeepSeek上線的微博智搜,也通過信息來源標注突出權威信息的作用和價值。
“對原創報道加權分發后,更多有大流量又有正能量、有高價值的新聞產品相繼涌現。”王高飛列出了一組數據:2024年熱搜中的社會時事熱點,96%來源于媒體報道;2024年下半年,熱搜前10話題中,媒體主持熱點數量環比增長90%,彰顯了權威媒體、權威信源在輿論場的定海神針效應。
王高飛表示:“未來我們也將持續優化產品策略與運營機制,拓展正能量傳播的廣度與深度。”
“硬”科技賦能“軟”文化
“互聯網行業唯變不變,唯有創新才能與用戶始終同行。”這是王高飛和團隊常掛在嘴邊的話。
年輕人作為互聯網的主力軍,是平臺創新的重要落腳點。針對游戲、動漫等興趣領域,微博充分發揮“熱搜”“超話社區”等場景優勢,成功聚集大量年輕用戶。“‘00后’喜歡用‘梗’表達態度,我們就用他們的語言講好故事。”
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微博的“硬核清單”也在不斷拉長——2024年AI搜索產品“微博智搜”上線,今年算法推薦系統也實現升級。
科技創新也要科技向善。今年7月,一則關于“使用布洛芬和塞來昔布治療基孔肯雅熱”的傳聞在網上廣泛傳播,很快便有掌握藥理知識的用戶為其加上“附注辟謠”,及時提示在未排除登革熱前就使用這兩種藥物,可能引發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這一舉措及時科學地向廣大網友揭示了謠言的危險性。此外,團隊還推出了“一鍵防護”“評論防火墻”等功能,全力守護網絡生態。
“我們堅信,傳播力要扎根于文化生命力。”王高飛介紹。過去幾年,微博打造了“微博文化之夜”“非遺之夜”等特色活動,并通過跨領域聯動,推動《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一系列文化節目出圈。此外,微博還持續聯合平臺內各類機構與知名博主,共同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以熱搜話題解讀文物故事,借短視頻復現傳統技藝,讓傳統文化激發傳播熱潮。
“未來,我們將更堅定地做文化薪火的互聯網傳遞者,更開放地為多元主體的創新表達護航。”王高飛說。
讓互聯網平臺成為“社會樞紐”
“互聯網平臺,應成為‘社會協作的樞紐’。”王高飛的這句話,在一次次實踐中得到印證。
“傳播聲量要轉化為發展能量,給實體經濟添把火,才是真價值。”王高飛介紹,微博為游戲、文娛、文旅等行業加裝了出圈“助推器”,推動多個IP走向大眾、走向海外;積極推廣國產品牌,助力汽車、數碼等領域國貨實現向上突破,為產業發展注入互聯網新動能。
此外,微博也一直關注慈善公益事業。截至2024年,微公益平臺累計支持超2.4萬個項目,1.3萬個認證公益賬號織就愛心網絡。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王高飛希望實現企業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微博聯合新浪門戶投入50億流量資源,助力近300個貧困縣的8000余種農產品“觸網”,帶動2萬多名新農人增收。
而在應急響應中,微博依托平臺特性,建立了用戶廣泛、信息交互及時的社會化協作網絡,在應對疫情、洪水、地震等緊急事件時,形成了集宣傳、行動與資源動員于一體的綜合應急響應機制。
談及未來發展,王高飛表示,微博將始終牢記“以微博之力,讓世界更美”的初心,用技術創新激活傳播效能,用生態協同服務實體經濟,讓每一個微小的聲音都能融入時代洪流。(記者:石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