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神星一號(遙一)首飛前,劉百奇在對箭體各系統進行檢查。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劉百奇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5月19日15時38分,山東附近海域,一道耀眼的光芒劃破碧空,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海射型遙五運載火箭,順利將“天啟星座”一期第34到37星共4顆衛星送入高度850公里、傾角45度的近地軌道。
本次任務是星河動力航天取得的第19次發射成功,也是谷神星系列火箭第6次為“天啟星座”發射組網衛星。
在發射現場,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劉百奇向身后的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積力于細微,破壁向蒼穹
7月29日,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劉百奇獲得“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談起這一榮譽,劉百奇難掩激動和興奮:“這一稱號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更是對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肯定。”
從產業元年至今,中國商業航天已走過10年。10年間,6家民營火箭公司實現入軌,幾十家衛星公司成功發射衛星;2024年、2025年,商業航天產業連續兩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下半年,國家星網和千帆星座進入規模化組網階段。
“作為一名航天人,我特別珍惜國家向民營企業開放商業航天的政策機遇。”劉百奇告訴記者,星河動力在2018年成立之初,便定下自主研發的目標,火箭總體設計、發動機研制、控制系統開發甚至發射支持設備,均由團隊獨立完成。此后,劉百奇帶領300人的研發團隊,扎根實驗室與生產車間,致力于技術創新。
積力于細微,破壁向蒼穹。7年間,劉百奇帶領星河動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截至今日,星河動力自主研制的谷神星一號已成功完成19次發射,將81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兩個“首次”的背后
談起星河動力創立7年來的歷程,兩個“首次”讓劉百奇刻骨銘心也記憶猶新。
第一個首次:首飛。2020年9月26日,谷神星一號被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是星河動力成立后研制的首枚火箭,整個團隊都憋著一股勁。但剛到發射場,第一個考驗就來了,在進行氣密檢查時,團隊發現火箭密封失效,這直接關系到發射安全。
“當頭來了一棒,當時我們所有人都蒙了。”緊張之后,團隊立刻分析原因。連續7天,研發人員幾乎沒合眼,翻遍了所有的設計圖紙,核對了每一個生產數據,最終找到了故障點,然后更換部件、重新測試……40天后的11月7日,谷神星一號終于迎來發射時刻,這也是中國民營航天首次挑戰500km太陽同步軌道發射。
在測控大廳里,劉百奇緊盯著屏幕。當火箭點火升空,一句句“飛行正常”傳來,直到衛星平穩分離,發射中心宣布“任務圓滿成功”時,整個團隊瞬間沸騰。“有的人哭了,有的人擁抱在一起,我當時也紅了眼眶……那一刻,我知道我們這條路走對了!”劉百奇說。
第二個首次:首次失利。2023年9月21日12時59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當倒計時歸零,火焰噴涌而出,30多噸重的箭體騰空而起。這是谷神星一號的第10次發射。
“67.5秒后,我們都覺得這次要穩拿‘十連勝’時,火箭一級姿態突然失穩,發射任務宣告失敗。”劉百奇回憶,“當時,看著大屏幕上的火箭滑落天際,心頭涌起從未有過的失落。”
劉百奇帶領團隊分析遙測數據、勘察殘骸現場,3天內梳理出了所有可能的故障原因。“終于,我們用了23天時間完成了故障歸零,75天后就實現了谷神星一號的復飛。”
正是這樣的韌性,讓星河動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越縮越短。近日,劉百奇在國新辦“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表示,目前,星河動力正在研發更大、更強的智神星二號大型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其基本構型運載能力可以達到20噸,捆綁構型運載能力近60噸,通過模塊化組合,可以適應低軌、高軌和深空探測等不同的航天發射任務,并通過重復使用大幅降低未來航天發射的成本。
2025年下半年,星河動力航天還將實施谷神星二號與智神星一號兩個新型號的入軌首飛。“未來,我們還會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在火箭領域的應用,使得火箭未來向航班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劉百奇說。
星辰大海,未來可期
作為一家深耕航天領域的科技企業,劉百奇始終堅信:“我們探索宇宙的腳步,與扎根社會的擔當始終同頻共振。”
劉百奇介紹,星河動力將積極傳播航天精神、航天文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在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科委的指導下,公司舉辦了星河杯青少年航天器概念設計大賽,向青少年普及航天領域的科普知識,鼓勵他們從小立志投身航天相關的科研事業。”更令人期待的是,一座面向公眾的航天科普館建設已提上日程,未來將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航天的魅力。
“國家越來越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廣闊的空間。”談及中國商業航天的未來發展,劉百奇建議,要進一步挖掘商業航天的應用場景,鼓勵技術創新,加強人才流動。
“下一個10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產業規模、技術水平都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斷為我國建設航天強國貢獻重要力量。”采訪最后,劉百奇用8個字來形容商業航天的下一個10年:星辰大海,未來可期。(記者:周佳佳、滿達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