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伴隨著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杜方然同學的中阮獨奏《云南回憶》,2024年“今雨書院”系列文化講座迎來了最后一講。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楊利慧走上講臺,為聽眾講述北京非遺的文旅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主要動力,又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同等重要,如鳥之雙翼。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界定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身份時,其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非遺的文旅融合發展是提升非遺的可見度和存續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
近兩個小時的講座,楊利慧委員生動地講述了非遺保護運動興起的背景和意義,全球視域中非遺的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以高碑店村的具體案例闡述了北京非遺的轉化發展,使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
“以前對非遺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通過講座才明白它是如此豐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文化身份的重要標識,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和傳承。”
“高碑店村的經驗告訴我們,鄉村振興需要充分調動社區內部的力量,每個人都應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讓非遺在鄉村煥發出新的活力。”
“德國的‘童話之路’、美國華盛頓州的文化遺產CD之旅等,讓我們看到了非遺與旅游結合的無限可能。我們要挖掘本地非遺的特色,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我們的非遺文化。”
北京市政協近年來持續聚焦文旅發展議題協商議政。前不久,市政協召開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圍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業態’融合,促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議題進行專題協商議政,提出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意見建議。大家表示,近年來,北京加強對非遺資源的挖掘闡發,為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振興注入新的更大的內生動力。我們要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政協副秘書長錢衛主持。
市政協副秘書長羅瀛,學習委員會主任郭文莉、副主任歐陽彤,教衛體和文化文史委員會主任陳冬,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李富瑩,人口資源環境和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陳代華,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陳玲,人事聯絡室一級巡視員韓君琪等同志參加。部分市政協委員、“模擬政協”師生代表現場參加,講座還通過北京市政協履職平臺,千龍網,“北京政協”快手號、抖音號,北京時間網站等進行了同步直播,點擊量達24.6萬。